China
English
Log in
Wang Chuanjun starred in the play "Scribe Bartleby" Beijing
【Beijing】Wang Chuanjun starred in the play "Scribe Bartleby" Beijing
2025.11.26-11.30 National Theatre-Small Theatre    
Select session
2025.11.26 Wed 19:30 2025.11.27 Thu 19:30 2025.11.28 Fri 19:30 2025.11.29 Sat 19:30 2025.11.30 Sun 14:30
Purchasing method Real-name proxy bidding Preferred ticket snatching
Select ticket
Select quantity
0
* Two seats are guaranteed, and more than three seats are guaranteed
Commodity price
0 yuan 0 RMB/piece
Ticket purchase process
Select performance
Confirm order information
Select delivery method
Select payment method
Complete ticket purchase
Ticket prompt
1. Performance tickets are special commodities. Unless the performance is cancelled due to force majeure, the orders are not refundable and can be resold on the platform;
2. The details of the performance are for reference only, and the specific information released by the organizer and the scene shall prevail. Please arrive on time to avoid missing the performance;
3. There is an official ticket to ensure that the sold tickets are;
4.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ity of the performance, there may be a ticket platform you choose to express ticket delivery, home pickup and other ticket collection methods adjusted to on-site ticket collection, please understand;
5.The Platform will try its best to encourage the seller to fulfill the transaction agreement. If there is any problem in the seller's ticket payment process, the Platform can coordinate the ticket with the same or higher ticket size to replace it, otherwise the Platform will refund the seller infull and pay the user according to th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amount agreed on the order.
Performance details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你所了解的游戏规则,你将如何与他相处?当你想破了头也搞不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你会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也开始产生困惑?
  1853年,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在他的小说《抄写员巴特比:一个华尔街的故事》中便塑造了这样一组怪异又现实的人物关系。
  舞台上时间和空间交错,19世纪末,面临世纪交替的华尔街、20世纪30年代初,被誉为“东方华尔街”的上海以及今天的国际金融大都市,将在舞台上交织着共同存在。在简洁而独特的舞美和影像装置中,演员王传君以及苏力德将带着他们的叙述和表演与你相遇,展现一场人与环境的抗衡、人与人在尝试交流中错位。


  原著:赫尔曼·梅尔维尔(美国)短篇小说名作改编

  出品制作:椎·剧场

  导演:博立斯·冯·珀泽(德国)
  舞美设计:提莫·冯·克里克斯坦(德国)
  
  主演:王传君、苏力德普日布
  







*以上内容(包括演出时间、阵容、节目及演出票价等)可能变更,以最终演出为准,仅供参考。

主演

王传君

  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04级表演系本科。
  参与主演话剧《茶花女》《抄写员巴特比》。2016年,参演程耳导演电影作品《罗曼蒂克消亡史》。同年,担任陈冲导演电影长片《英格力士》主演。2018年,在娄烨电影作品《兰心大剧院》中饰演莫之因一角。近年与多位青年导演合作,在文牧野导演处女长片《我不是药神》饰演重疾患者吕受益,凭借在该片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14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第10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男演员奖。其他电影作品包括曹金玲导演作品《莫尔道嘎》、翟义祥导演作品《马赛克少女》和徐超导演作品《不老奇事》。

主演

苏力德普日布

  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毕业于13级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
  代表作品:“运动剧场”《战》、中德合作短片电影《蜜月》、曹金玲导演电影《莫尔道嘎》。

剧情介绍

  在19世纪末的美国华尔街上,一个律师事务所的老板雇佣了一位名叫巴特比的年轻人为自己抄写文书。最初登场的巴特比少言少语、工作勤奋,律师老板对自己找到这样一位靠谱的雇员暗暗得意。然而很快他就感受到了巴特比与众不同的怪异:巴特比不与办公室中的其他同事主动交流,面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只会做最简短的回答,他从不离开办公室,总是待在属于他自己的那个屏风后面小小的角落里。在那个没有打印机的年代,抄写员巴特比就像一台被安置在角落的复印机器,安安静静地吐出一页页抄写复制的纸张,浑身上下透出一种与喧嚣繁闹的华尔街格格不入的隐士气。
  一名安安静静的抄写员,却对律师老板产生了最大的刺激。巴特比除了抄写工作,“倾向于不”做老板交给他的任何其他的工作。
  他“倾向于不”做校对工作。
  他“倾向于不”去跑腿买东西。
  他“倾向于不”去邮局取邮件。
  甚至渐渐地,他开始“倾向于不”做抄写工作,“倾向于不”做任何事情。
  被解雇后也“倾向于不”离开办公室。
  是我对他做了什么吗?他为什么这么对我?
  他为什么这么对他自己?是我做错了吗?
  我该如何对待我自己?
  在这间光线昏暗的律师事务所里,没有黑白对错,有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障碍和错位。这是一篇看似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完全没有关系的短篇,然而全文却依旧发出惊涛拍浪的回响,展现着人与自己所处环境的抗衡。
  
  

演出团体

椎·剧场

  椎·剧场由资深表演教师、戏剧学者、国际艺术项目策划人李芊澎创办于2016年。总部设在上海,2020年于西班牙设立欧洲分支机构。“椎”是中国唯一专注于策划、出品、制作、演出、交流高品质国际化戏剧、教育内容的独立艺术机构。   
  在中国,凭借专业的研究,宽广的视野,独特且高品质的内容,“椎”持续吸引了拥有良好教育背景、注重精神成长的观众群体,成为当代戏剧领域的重要力量。“椎”出品制作的国际合作戏剧项目《开放夫妻》《毒》《呼吸》《战》《洪水》《抄写员巴特比》《小马驹》《爸爸的床》《默默》等,与众多国内实力派演员和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家合作,获得了华语戏剧领域多个奖项。   
  在欧洲,“椎”创办了跨文化剧场艺术节“is Theatre International Festival”(iTIF),探索戏剧的全新边界和创作模式;2023年“椎”与欧洲最古老的剧院、成立于1583年的马德里西班牙剧院联合制作了首部国际合作的西语作品、当代弗拉明戈戏剧《血色婚礼中的沉默》,全球首演于上海,欧洲首演于马德里,获得巨大成功和各界关注。   
  在国际交流方面,“椎”多年来一直将全球最具艺术、学术、人文、商业等代表性的高品质剧场项目引介给中国各大城市的剧院、国际戏剧艺术节展,促进文化交流,拓展中国观众的眼界,提升审美水准。在艺术教育领域,椎·剧场面向不同群体,系统性的邀请全球顶级表演教师,知名导演、艺术家,开办讲座、工作坊、训练课程。挖掘个体艺术潜能,助力自我认知的提升。

主创

赫尔曼·梅尔维尔(美国)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生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英国作家毛姆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抄写员巴特比》被认为是赫尔曼·梅尔维尔最难解读的作品。这部仅仅二十几页的小说讲的是19世纪中期的华尔街争名逐利、蝇营狗苟的人群里一家律师事务所中雇佣的抄写员的故事。这些抄写员庸庸碌碌,做着无意义的重复劳动,然而其中一位名叫巴特比Bartleby的抄写员引起了雇主的兴趣,因为他对雇主安排的常规工作居然说出了I would prefer not to(我倾向于不)。这句话引起了诸多解读,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作者对美国十九世纪流行起来的物质主义的反抗。因此,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

主创

博立斯·冯·珀泽(德国)

  冯·珀泽1967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作为独立导演在海德堡市立剧场、莱比锡话剧院、哥廷恩德意志剧院以及慕尼黑室内剧院等剧院执导作品。冯·珀泽1999年排演的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的独角戏《为了跟您见面,伊皮洛特把他的死亡推迟到了后天》自排演以来就受到了汉诺威话剧院、苏黎世话剧院等剧院的邀请,作为固定剧目,破例在慕尼黑室内剧院从2001年一直上演到2005年。2002年执导的作品《女孩之夜》曾被提名Friedrich-Luft戏剧奖。次年被德国权威级戏剧杂志《戏剧今日》评选为“年度新秀导演”。作为导演,冯·珀泽横跨音乐、话剧与舞蹈剧场。著有《导演——一个理想的职业》。
  他善于处理小人物在大时代变迁中的日常生活,用幽默的舞台画面语言带给观众观赏中的愉悦与退场后的反思。

主创

提莫·冯·克里克斯坦(德国)

  冯·克里克斯坦1975年出生于德国弗伦斯堡。毕业于德国基尔穆特修斯艺术高校及法国南特美术学院自由艺术专业。他曾受邀前往纽约参与导演罗伯特·威尔逊筹办的艺术家驻留项目。2009年-2016年在“冷启动艺术节”担任艺术主管。
  克里克斯坦的舞美作品兼具写实与写意,在析出文本意象的同时留给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为观众从空间上打开一道进入文本的通路。
If there are any extra tickets, cash them out immediately
Ticketed APP Buy tickets anytime safe and fast Ticket true no ticket paid
Ticketed APP Follow the public account Learn more about other shows
Hit tour
Scan Follow the public account
Scan Enter applet
Scan Download APP
Select a country/region
China
Choose language and currency
English